學會獨處,人生就無敵了!25歲後最重要的能力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14 日
今天我們來講如何享受獨處。在講之前我想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一個人待著更痛苦,還是和一群人待著更痛苦?
第二個問題:你認為你生活中,百分之多少的煩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
之所以要講這個話題,是因為25歲以後,我認為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最讓我幸福的一個能力,就是學會獨處。而且我發現,當我學會獨處以後,這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彷彿我在人間這場遊戲裡面有了一個保底計劃——它再差都不會太差,最差情況我都會很快樂。
我們今天會從五個板塊來講:一、從心態上接受孤獨;二、浪費時間的負罪感;三、求人愛己;四、珍視自己;五、對抗孤獨。
【一、從心態上接受孤獨】
首先我認為很多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感到痛苦,是因為心態首先就放錯了。我小時候記得我爸跟我說過一句話:「人生啊,你要學會甘於寂寞。」但我覺得不對。
因為寂寞和獨處是兩個詞。獨處是一個客觀的狀態,寂寞是一個主觀的詞——它是來形容你內心的想法,它本身就帶有負面因素。「甘於寂寞」這四個字,彷彿寂寞是一種痛苦,彷彿你要忍受寂寞。
孤獨不等於獨處,獨處也不等於孤獨。獨處就是你自己一個人待著,但你一個人待著可以高興、可以不高興,你可以是高興的獨處、可以是悲傷的獨處,但它不等於孤獨。
孤獨是你一個人獨處,感覺自己被孤立(isolated),你是一個人間行走的孤島,它有一種負面的情緒在裡面。所以張楚寫過一首歌叫《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但獨處的人並不可恥。
那麼就有人要問了,人不是一個社會性的動物嗎?你為什麼要讓自己獨處呢?那我就問這麼一個問題:你相信二八法則嗎?
我相信90%的人是相信二八法則的。也就是說你在這個社會上,你去跟別人接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80%的人跟你是不合的。那你為什麼要跑進一個「不適合你的叢林」呢?
你自己一個人待著有個什麼好處?就是你做了任何的東西都覺得自己自作自受。比方說你放了一個東西放到了一個錯誤的位置,你不會怪任何人,你只會怪自己。但如果說你跟別人在一起的話,任何一個問題都糾纏不清,你會覺得「這個事情我做錯了,是不是怪我那朋友?」
在阿德勒看來,生活中90%以上的煩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你想想我們生活中充滿了人際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兩性關係、同事關係。你的煩惱其實大部分是來自於這些關係,即便這個人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你還會因為對方做得太好而心生嫉妒(peer pressure)。
薩特說過一句話:「他人即地獄」。只要看到別人,他的一個表情、一個感覺、一個vibe就可以影響到你。
我在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社交,而是告訴大家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你要花一些時間和自己獨處。而且獨處的過程中,你會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要什麼東西、你是什麼人、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自己就有一個案例。我覺得我25歲之前和25歲以後是非常不一樣的。25歲以後我學會了獨處。在這之前,我特別喜歡去party,無論是home party還是去蹦迪還是去唱K,基本上一週要party個四五天。
後來我在獨處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情:我為什麼喜歡party呢?我只是喜歡那種感覺,我只是一個跟風的感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我內心深處是不喜歡party的,因為音樂聲音太大導致我無法和人正常交流。作為我來說,我可能更加喜歡和人有深度的交流。
所以我25歲以後的社交方式就改成了咖啡廳和whisky bar。說白了就是說,你自己和自己待著,你捫心自問,你會更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你人生的路才會更清晰。
【二、浪費時間的負罪感】
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無法獨處,在我看來是什麼呢?是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所以別人帶我去哪裡我就跟著他一起去探險。
其實你一個人待著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比方說你可以讀書、看電影、看劇、發展自己的愛好,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東西,其實都是一種獨處。
那就衍生出了第二個問題: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他認為這個事情是沒有意義的。有些人會有「愛好婆羅門」、「愛好鄙視鏈」——一個人待著看書就是好的,一個人待著看劇就是low的;一個人待著學習就是好的,一個人待著打遊戲就是low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任何形式的獨處都不是low的,都是一種生命意義之體現。你不要覺得你一個人玩了一天遊戲你就要有負罪感。
你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嗎?就是你抱怨、你有負罪感的人生,這是沒有意義的。你抱怨你今天荒廢了,這個抱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你快樂地荒廢了一天,這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人生最終的目的,人這輩子求個啥?就求個快樂。
《進擊的巨人》裡面大概有這麼一句話:人生意義是什麼呢?其實不是說生下來就要幹什麼,而是生活中一些美好的瞬間,因為這些特別單純的美好瞬間,讓我覺得我這輩子值得。如果你打遊戲你覺得這輩子值得,恭喜你已經達到了人生的終極目的。
【三、求人愛己】
我認為很多人無法獨處的第三個點是什麼?就是說他把愛自己的這個責任寄託在了別人身上,他不懂得自己如何愛自己,所以他希望和朋友在一起,或者和周圍一些甚至陌生人在一起,祈求這些人給予自己所缺乏的愛。
比方說有些人因為愛情要死要活,你知道為啥嗎?就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如何愛自己,他的快樂是寄託在了別人身上。他覺得談個戀愛,這個人就會給予我所缺乏的愛。
如果說你把自己的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我們首先給一個評價:癡心妄想。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責任保證你快樂,只有你自己有責任保證你自己快樂。
就好像咱倆一塊吃飯,我當然是可以從你的碗裡夾一點菜,我們互相嘗一下味道,但是我不能指望你把我餵飽。因為你把我餵飽了,你自己還有很多飯要吃。這個愛也是一樣的,你不能指望別人把你餵飽。
所以就是你不要有那種癡心妄想,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把你救了。沒人救得了你,只有你自己能救自己。
【四、珍視自己】
我認為人類無法享受獨處的第四個點是因為根本就不珍視自己。比方說你也知道,有很多人約我吃飯,我基本上都拒絕,除非是有正事;包括有很多名人想跟我做採訪,我基本上都拒絕,除非我對這人感興趣。
為什麼呢?因為我很珍視我自己的時間,我不因為你是誰而作出妥協,我只因為我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要見這個人。說白了,就是我挺把自己當回事的。別人可以不把我當回事,但我必須得把自己當回事。
我就覺得我的時間很珍貴,我就覺得我見你一面不如我在家裡面躺一會兒、看會兒劇、看會兒書、刷會兒電影。我覺得這個時間對於我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我根本捨不得把自己的時間給到別人,除非我認為他在我的生命中很重要。
因為生活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了,無論是你、無論是我、無論是我們周圍的所有人,大家為了生存其實是做出了很多生活上的妥協。我們得有一個職業、我們得有一份工作來賴以生存,那除此之外的時間是不是很珍貴呢?是我留給我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不珍視自己的時間說明什麼?說明你自己和自己待著的時候是很無聊的。你自己跟自己待著都無聊,你出去以後也是浪費別人時間。你自己這麼無趣的一個人,你還出去禍害別人?
【五、對抗孤獨】
第五個點呢,是我覺得很多人他不知道這個孤獨啊,或者是這個獨處啊,其實是一種人生常態。我們說了,這個孤獨是一個主觀的詞,誰都會孤獨,這很OK啊。
阿信有一句歌詞這麼寫的:「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難道你真的出去跟那些人在一起,難道你們一塊去蹦個迪你真就不孤獨了?也還是孤獨的,就是別人不知道你在想什麼,而且他也無法共情你。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假設說孤獨是常態,孤獨是你無法避免的,那你怎麼辦?你只能牽手它,你幹嘛奢望去對抗它呢?就好像如果我天生沒有左手,我就不會開發一些左手相關的運動。
如果說孤獨是常態,如果說你沒有辦法一直處於一個平安喜樂的狀態,你就不要奢望去對抗這個孤獨,你就是跟它共處。那我們共處的方式有什麼呢?就是你的心態變化——你要享受這種獨處,這個孤獨也就不是孤獨了。
【阿翔的總結】
我這期主要講的是很多人無法獨處的心態。人的的確確是群居的動物,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要通過合作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但這不代表你要一直和人在一起,你需要自己給自己的時間。
我爸說過一句話:「你想把兩個人關係搞臭,就讓他倆一直在一起。」我覺得這話太有智慧了。兩個人如果天天二十四小時在一起,一定會出問題。
我自從學會了這個能力以後,我覺得我人生保底了。因為我和人接觸以及不和人接觸我都很快樂,而且我和人接觸以後我更知道我要和什麼樣的人去接觸。
我在這再重申一遍:只要你一個人待著是開心的,你是不是無敵了?只要你不死,你就無敵了!只要你活著,你自己一個人待著你就是快樂,那你還求什麼呢?
人間道有一條真理叫「求則不得,不求則高」。你不在別人身上祈求快樂,其實某種程度上你真的是很高一等的一個存在。我不求你啥,我連你情緒價值都不求,我自己可以給到我的情緒價值,我跟你就是平等的。
所以我今天還是想通過這期內容告訴大家:我們要學會獨處,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當你學會這個課題以後,你的人生保底了。
好,下課!想知道更多人生智慧?記得訂閱我的頻道,或者追蹤我的IG!
我們下一篇文章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