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越來越高?建商灌水?合理公設比到底是多少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8 日
很多人在抱怨一個問題:到底為什麼公設比會這麼高?合理的公設比又應該是多少?今天阿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議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數據。根據住展雜誌的統計,台北市2015年的公設比平均值是34.5%,但是到了2023年變成35%多,多了1%。新北市從31.6%變成34.1%,多了2.5%。所以確實可以看到,近年來公設比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我們來看實際案例。一個20年屋齡的物件,公設比只有15%,一層4戶,樓高25樓,算相對蠻低的。但現在比較新的案子,屋齡十幾年,一層只有兩戶,公設比卻要33.9%。確實這幾年公設比逐漸攀升,也成為大家抱怨很多的議題。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要先跟大家糾正一個錯誤觀念。很多人都以為露天泳池、中庭花園這些都是公設,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能夠登記為公設的,必須上面要有建築改良物,也就是要有屋頂。所以如果是戶外泳池或中庭花園,都不屬於公設。但室內泳池就不一樣,因為有頂蓋,這種就會計入公設。
接下來我們來看,到底為什麼公設比會越來越高?
第一個原因:政府消防法規越來越嚴。現在有所謂的特別安全梯、排煙室、排煙設備等等,就是怕萬一發生火災時,煙會竄到樓梯或電梯裡面產生煙囪效應。這是以前舊房子沒有的。所以你會發現現在新房子電梯出來,看不到各戶大門,但舊房子電梯一出來就直接看到大門了。另外還有一樓、地下室的機車位、電動車充電設備、配電室擴大等等,這些都是法規造成的公設比上升。
第二個原因:免計容積的項目。像是管委會空間、公共服務空間,建商如果增設這類空間是不計容積的。不計容積又可以賣錢,當然建商就會多做這些項目。很多人會問「可不可以不要這些公設?」不好意思,買菜可以不要蔥,但你的菜也不會變多!
第三個原因:確實有些業者會灌水。大部分都是從地下室停車場來做手腳。停車場包含車位和車道兩種,但車道到底應該算車道還是公設?這個地方就有點灰色地帶。所以有些建商會把車道併入公設計算,公設比就上升了。
第四個原因:小坪數產品越來越多。因為小坪數產品越盛行,相對的公設比也會越高。為什麼?因為電梯和樓梯的空間沒辦法等比縮小。100坪的基地,樓梯電梯可能佔30%,但如果是500坪、1000坪的基地,電梯樓梯的佔比會自然下降。你的電梯不能縮小成五指寬,因為還要考慮搬大型家具;樓梯也是政府規定好寬度的。
所以小基地建案的電梯樓梯空間沒辦法等比縮小,佔比就會比較高,甚至可能就佔了30%。而大型基地可能可以控制到20%左右。
那麼合理的公設比到底是多少?我會說,300坪以上中大型基地,公設比在35%左右算正常。但如果是一兩百坪小型基地,可能會來到37%甚至38%,這些都是正常合理的。所以你要從基地規模來看,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說「就應該是多少」。
嗨~大家今天過得好嗎~阿翔又過了被客戶刁難的一天哈哈~說到今天的客戶,抱怨公設比過高、公設不實用,什麼健身房、瑜珈室根本就養蚊子。
說到這,阿翔突然想到~大家覺得社區哪一種公設最實用呢?阿翔覺得~當然是垃圾冷藏室啦哈哈!我又不會每天去唱KTV,但我每天都要倒垃圾、丟廚餘。不用再追垃圾車,社區有垃圾冷藏室,想丟就丟,生活品質直接升級!
現在的社區公設多元化,有人愛健身房,有人喜歡游泳池,那你覺得哪一種公設最實用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
想知道更多買房的眉眉角角?記得訂閱我的頻道,或者追蹤我的IG!
我們下一篇文章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