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繳清就安全?房價崩盤4條導火線,沒貸款的長輩首當其衝!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26 日

發燒阿翔-房價崩盤影響

你是不是也覺得只要名下房子沒有貸款,就算外面房價跌到血流成河,也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可能想象過這樣的畫面:你的父母甚至未來的你,安穩地坐在客廳,看著新聞上那些因為房價崩盤而哀鴻遍野的年輕人,心裡想著「幸好房貸我早就繳清了,外面亂成一團都不關我的事」。

但是如果我今天告訴你,這個很多人都深信不疑的想法,其實藏著一個致命的錯誤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用完整的數據,帶你瞭解一個沒有人敢告訴你的真相:台灣房價萬一面臨真正的崩盤,首當其衝的可能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些揹著沉重房貸的年輕人,反而是那些看似安全上岸、房貸已經繳清的長輩們

因為台灣房地產崩盤之後,會接著點燃後面4條看不見的隱形導火線,導致一連串你想要逃也逃不了的經濟危機。

【導火線一:負財富效應——消費休克】

你可能會想:「我的房子就算從2000萬跌到1000萬,只要我不賣,哪會有什麼損失?」這個想法聽起來天衣無縫,對吧?

我們先從宏觀的數據來看。根據112年財政部的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繳地價稅和房屋稅的比例都高達三成以上,代表你路上遇到三個銀髮族,有一個就是地主或屋主。

但是這些銀髮地主或屋主他們全部都很有錢嗎?根據113年的家庭收支調查,65歲以上戶長可支配所得是落在全國最低的20%,每個月只可以花三萬多塊,只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所以房價暴跌更多是摧毀這些長輩遇到緊急狀況的最後一道防線。賣房也改變不了什麼。

那你可能會覺得那有錢的長輩呢?他們根本沒差吧?根據111年的國富統計報告,在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家庭,他們的金融資產是遠大於不動產的。也就代表有錢的長輩房子可能沒有貸款,房產是直接暴露在房市崩盤之後所引發一連串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而且在經濟學家的眼中,房價暴跌更是會產生一連串的「負財富效應」。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了在1975年到2012年的資產跟消費者支出之間的關聯性,這篇研究的結論就是:房價上漲對消費有正面影響沒錯,但是房價在下跌的時候,對於消費的負面影響是更巨大的

如果再更具象化一點,就是你家中有一個很優秀的長輩,他每天早上刷存摺看到裡面有500萬現金,他覺得很安心。這時候其實他心裡還有一本「隱形存摺」,也就是他住了30年的房子,他感覺這棟房子可能價值2000萬。

所以在他的認知裡,他的總資產是2500萬,所以他覺得自己很有錢。他去巷口的麵店會多加一盤小菜,敢跟朋友去高級餐廳聚餐,也敢買一些好的衣服、好的鞋子。這就是經濟學的財富效應——你感覺到的財富,即使沒有兌現,一樣會決定你的消費行為

那好了,這場暴風雨來了,房價徹底崩盤,新聞每天都在爆你家隔壁的房子成交價直接腰斬。這時候他感覺自己的房子只剩下1000萬,雖然他手上那本實體存摺一樣是500萬、一塊錢都沒有少,可是他心裡那本隱形存摺早就在他的心中刻下一道「損失1000萬」的傷痕

你覺得他還敢像以前一樣花錢嗎?當然不可能。他會因為損失趨避,一直想著失去了1000萬,他感覺到經濟變差了、新聞都是負面消息,自動陷入一種極度恐懼、自我保護的模式,開始「預防性儲蓄」

會直接取消所有非必要的開銷——什麼聚餐、小菜、衣服,我全部都不要了。他會死守住手上那僅存的500萬現金,因為他不知道明天房價會不會繼續跌,他會預設所有極端狀況,擔心自己最後會一無所有。

假設全台灣有貸款、沒貸款的人都因為房價暴跌做這樣的決定,你猜會發生什麼事情?會發生在財富效應之後第二階段的「經濟停滯」。這已經不是他家裡的事情,是整個社會的災難。

無數依賴這個消費的店家、餐廳會硬生倒閉,失業率攀升,經濟會陷入一個死亡螺旋。而這個只是房市崩盤為這些沒貸款的長輩送上的第一份開胃菜而已。

【導火線二:家庭契約斷裂——親情絞肉機】

第二根導火線是一道橫跨在亞洲家庭的「竹籬笆」——家庭契約。這場暴風雨在於它不只會摧毀你長輩的財富,它還會撕裂你跟父母之間那份建立在不動產之上的隱形家庭契約。

什麼是隱形家庭契約?在台灣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一本不說破的帳:父母辛苦一輩子守著這棟房子,很大一部分是要留給小孩最後的保障。那小孩呢?不管在外面打拼得多辛苦,每個月還是會擠出一筆孝親費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棟房子就變成定海神針——它讓父母有安全感,也讓小孩在未來有份底氣,再怎麼樣都可以回家。這一切看起來堅不可摧,直到這場房價崩盤的暴風雨來臨。

當你家人心裡那本隱形存摺瞬間蒸發1000萬,而你作為他的小孩,你心裡會怎麼想?少數的人可能會因為心中那本「未來繼承的存摺價值被打折」而不想要支付孝親費以外,更大一部分的人會因為剛剛提到的經濟停滯而被減薪、被裁員

第一:順向奉養的中斷

你連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原本每個月要給父母的孝親費現在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你不得已只能跟家裡開口說:「這筆錢你暫時給不出來。」

第二:逆向紓困的壓力

你可能還欠著信貸、車貸,還有小孩的學費。在外面借不到錢的情況下,你最後唯一的希望就是回家跟你那退休的父母開口,希望他們能夠拿那筆500萬的養老金先救你一命。

兩個房子在崩盤前是把家人情感凝聚在一起的黏著劑,但是在崩盤之後,它卻成了一台親情絞肉機。它把你年邁的父母推進了一個最殘酷的二選一:究竟是要守住自己的養老金、看著小孩被錢逼上絕路,還是要拿出老本拯救、然後賭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

不管他們怎麼選,在房價崩盤面前,這個家怎麼樣都回不去了。這就是第二根導火線——家庭契約的斷裂。它把整個財務壓力像一個失控的壓力鍋,把全部的壓力集中到擁有房子、擁有現金、卻也沒有能力再賺錢的長輩身上。

你還覺得光有房子沒貸款真的很安全嗎?

【導火線三:社會安全網崩潰——政府也泥菩薩過江】

在家庭契約被燒毀之後,你可能會想:至少我們還有社會安全網——長照2.0、老人共餐、各種津貼福利,這總該是我們最後的依靠吧?

這個想法非常合理,但是在房價崩盤之後的骨牌效應,這個所謂的最後防線通常都是第一個倒下的

為什麼?因為你可能不知道台灣地方政府的財政命脈跟房地產市場是死死綁在一起的。平常的房屋稅、地價稅,還有最重要的每一次房屋土地買賣政府抽走的土地增值稅,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他們拿來推動各種福利政策的金庫。

平常房市熱、金庫滿,政府自然願意多推各種福利政策。但是在房價崩盤之後,你猜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市場會瞬間急凍,沒有人敢買賣房子,這代表那筆最肥的土地增值稅會瞬間蒸發。接著因為房價下跌,長期來看房屋稅和地價稅的稅基也會跟著縮水,稅收又會減少。

政府看著金庫越來越少,你覺得他們會先砍掉誰的預算?是砍掉那些立即看得到效果的馬路,還是那些被吃掉大量預算、又無法立即看得到政績的老人福利?答案我相信非常明顯。

你很快就會發現:

- 里長的社區關懷據點辦活動的經費越來越少了
- 原本每天中午會送來熱騰騰的便當,現在變成了一週兩次,甚至直接取消
- 你賴以為生的復康巴士因為司機的薪水發不出來,班次大減,預約的電話怎樣都打不通
- 甚至你家樓下公園路燈壞了,報修三個月都沒有人來處理

很多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會開始消失。這就是這場暴風雨最讓人絕望的地方——它不只讓你變窮、不止讓你的家庭失和,它還會一步步地腐蝕掉,當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發現那個你一直以為會拉你一把的政府,自己也變成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到此為止,你的錢、你的家人、你和社會的連結都已經岌岌可危。但是這場悲劇還沒有結束。

【導火線四:金融系統反噬——500萬也會灰飛煙滅】

接下來我們要點燃最後一根、也是最深層的導火線,它將引爆整個金融系統,讓你僅存的那筆救命錢也會跟著灰飛煙滅。

當金錢、家人、社會都崩壞了,你手裡面那500萬現金是白紙黑字、國家印的鈔票,難道還會憑空消失嗎?

我必須告訴你,這也是第四根導火線最可怕的地方,它叫「金融系統的反饋機制」。也就是當房地產這個炸彈爆炸,它產生的衝擊波最後會反噬回來,炸毀那個你以為最安全的銀行。

這場戲的劇本是這樣寫的:

首先,房價崩盤,那些高點上車、還在繳房貸的人,他們發現與其繼續繳,不如把爛攤子丟給銀行去法拍。銀行手上多了一堆賣不掉、價值又縮水的不良資產。

銀行為了自保會怎麼做?它會像一個受重傷的病人拼命想保住自己的血液、停止對外輸血,也就是停止放款,開始對市場進行一場大規模的「信用緊縮」

這時候不只是房地產業,連同依賴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你家樓下的餐廳,他們只是需要一筆短期的資金周轉;裡面的那個被裁員、跑回家跟你借錢的孩子,這場信用緊縮就是把他推進失業深淵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這就會形成一場死亡螺旋:銀行受傷→停止放款→企業倒閉→大量失業→更多人繳不出房貸→銀行傷得更重。

那好了,最終的審判來了。那個把500萬養老金存在銀行的父母,他們會面臨什麼狀況?那些你非常信任的銀行背後都把你的錢拿去投資,當市場已經亂成一團,群眾蜂擁向分行擠兌、想要領出自己的存款。

這時候你認為你的父母真的搶得贏嗎?

【阿翔的總結】

到這裡4根導火線全部點燃。這場由房市崩盤引發的完美風暴最終完成了它的閉環:

它從你父母心中那本隱形存摺開始,一路摧毀了消費、家庭、社會,最後它回過頭來吞噬掉他們手上那本實體存摺。從一個人人都羨慕的「無貸款美夢」到一場「萬劫不復的惡夢」,我們只用了4根導火線。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感覺到恐懼和焦慮,我相信你已經看懂了我想要表達的真正警訊。而這個警訊就是:我們並沒有要幫誰收拾善後,更不是說房價完全不能跌,而是必須要讓有產階級認清一個事實——台灣房地產一倒,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那動你以為的避風港,它肩負了太多家庭的期望、社會的福利、金融的槓桿,它成為了這場暴風雨中最危險的暴風眼。

我們一直以來都只看到了房子作為資產的光鮮亮麗,卻徹底忽略了它背後和整個社會、整個經濟體綁死的那看不見的負債

那我們該怎麼辦?只能坐以待斃、等待房價泡沫破掉的那天嗎?當然不是。今天這篇文章從來就不是要散播恐懼,而是為了要打破這個社會長期以來對風險避而不談、一點一滴累積的鴕鳥心態。

身為資產的持有者,是不是應該要思考:台灣房地產泡沫只要越吹越大甚至崩盤了,你就算還完貸款、只有一間自住,別忘記你也是這條船上的一份子,誰都跑不掉

一個讓下一代失去希望的社會,最後依然會侵蝕掉自己的資產。房子應該是一個家,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它不該是一個獨注、賭上整個家庭的未來,去賭一場輸贏我們都無法掌控的遊戲

想知道更多房市深度分析和風險警示?記得訂閱我的頻道,或者追蹤我的IG!

我們下一篇文章見!掰掰!